百度醫療搜索再次被推上風口。
5月22日,百度高級副總裁、百度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公開回應媒體關于醫療搜索、虛假廣告等相關問題的集中提問。向海龍表示,百度擁有業內最嚴格的醫療廣告的資質審查,并配備“機器+人工+人工”三關審核機制。百度對移動端展現廣告條數限制比PC 端更嚴格。
百度的回應源于近日新華社等媒體在報道中指出,競價醫療廣告改頭換面、變換載體,又卷土重來。
兩年前大學生魏則西的遭遇讓百度醫療搜索“競價排名”的內幕曝光,2016年4月1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1歲學生魏則西因滑膜肉瘤病逝。他去世前在知乎網站撰寫治療經過時稱,在百度上搜索出武警北京第二醫院的生物免疫療法,隨后在該醫院治療后致病情耽誤,此后了解到,該技術在美國已被淘汰。
當年5月9日,由網信辦、工商總局、衛生計生委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公布調查結果,認為百度競價排名機制存在付費競價權重過高、商業推廣標識不清等問題,影響了搜索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容易誤導網民,必須立即整改。
然而,僅僅兩年時間,百度的不實醫療廣告進入公眾視野。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百度公然將正規名牌醫院名稱售賣給他人,為“高仿”冒牌醫院“攬客”;或者表面在PC端下架了醫療廣告,轉眼卻在移動端App中將廣告置頂,以算法精準推送。
除了新華社,新京報也在報道中稱,百度仍存在花錢可實現搜索置頂,私立醫院變身公立醫院、價高排在前等之前百度承諾整改的現象。
根據《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推廣服務的“付費搜索廣告”為互聯網廣告,并且要顯著標明“廣告”,使消費者能夠辨明其為廣告。付費搜索廣告應當與自然搜索結果明顯區分。
但據媒體披露,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檢索疾病關鍵詞,排名前幾位大多是醫院的廣告,點擊進入即出現聊天界面。據了解,那些對疾病“侃侃而談”的客服,可能沒有任何醫學知識。
界面記者也嘗試搜索淋巴癌,幾條詞條后,出現了一個飛華健康網,點開很明顯的位置上注明麻省醫療國際、足不出戶與美國專家面對面字樣,其實是一個介紹海外看病的廣告。
而根據百度向海龍5月22日在公開回應中強調,“百度堅決不允許醫院以“三甲醫院”的名義及名稱投放廣告。”搜索癌癥、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類關鍵詞,也不會出現醫療服務廣告。
變臉廣告為何仍然存在,可以說是管理有待加強,也可以說是監督力度不夠,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醫療廣告帶來的利益極其驚人。
據公開報道,百度2013年的廣告總量是260億元,莆田的民營醫院在百度上就做了120億元的
廣告,他們的廣告投入的60%都給了搜索引擎。
此外,除了搜索,其他客戶端,包括微信朋友圈,也成了失實信息的傳播渠道,比如稱永遠不會做醫療廣告的今日頭條曾被發現利用二次跳轉宣傳虛假醫療廣告。根據果殼網公布的數據顯示,互聯網上70%的科普類謠言與醫療健康相關。消費者要想獲得真實信息仍不容易。